您所在位置:首页 > 军队文职 > 备考资料 > 公共科目 >

公共基础知识:年轻的你,会为自己立一份遗嘱吗?

2018-11-21 14:36:43 来源:中公安徽基层公职

中公安徽基层考试网为您提供安徽省基层考试信息,备考资料。关注安徽军人考试微信(ahjrks),随时随地查看各类招考资讯;

 

2018年安徽军队文职考试资讯 | 安徽军队文职考试交流群

安徽军转干考试交流群

中公安徽基层公职考试网为大家带来法律知识考试:年轻的你,会为自己立一份遗嘱吗?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

遗产的继承一直是中国家庭比较重视的一个问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财产继承纠纷越来越多,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没有遗嘱,而另一方面是因为被继承人所立的遗嘱没有法律效力。在此,我不经想问:年轻的你,会为自己立一份遗嘱么?

继承的知识在各地的考试中也都会有所涉及,有的考查方式比较简单,直接考查法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的顺序以及遗嘱的分类。有的比较复杂结合案例考查。所以我们全面学习一下继承的有关知识。

继承权是指自然人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有效遗嘱的指定,享有的承受被继承人遗产的民事权利。其中,依法继承他人财产的人为继承人;其财产将被他人继承的人为被继承人。

遗产是指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继承权作为一种民事权利是可以放弃的,而继承权的接受,就是指享有继承权的继承人参与继承,接受被继承人遗产的意思表示。

《继承法》第25条规定,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继承人未表示放弃继承权的视为接受继承,但受赠人未表示的,视为放弃接受遗赠。

【经典例题】甲死后留下价值3000元的瓦房2间和存款800元,法定继承人为其子乙。甲生前立有遗嘱,将其存款赠与侄女丙。乙和丙被告知3个月后参加甲的遗产分割,但直到遗产分割时,乙与丙均未作出是否接受遗产的意思表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乙、丙均应视为接受遗产

B.乙、丙均应视为放弃接受遗产

C.乙未作表示视为接受继承,丙未作表示视为放弃受遗赠

D.乙未作表示视为放弃继承,丙未作表示应视为接受遗赠

【答案】C。解析: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乙和丙均未作出是否接受遗产的意思表示。按照《继承法》第25条的规定,乙作为法定继承人,未表示放弃继承权的视为接受继承,丙作为受赠人,未表示的,视为放弃接受遗赠。所以答案选C。

法定继承,是指继承人根据法律确定的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以及遗产分配的原则,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继承方式。

《继承法》第10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继承法》第12条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经典例题】根据继承法的规定,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不包括( )

A. 父母

B. 配偶

C. 兄弟姐妹

D. 子女

【答案】C。解析:该题是对法定继承顺序的直接考查,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所以选C。

【经典例题】依据《继承法》,丧偶儿媳在何种情形下可以作为公婆的第一顺序继承人?

A. 生活困难

B. 缺乏劳动能力

C. 与继承人有利害关系

D. 尽了主要赡养义务

【答案】D。解析:按照《继承法》第12条的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所以答案选D。

遗嘱继承,是指在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合法有效的遗嘱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法律制度。其中,被遗嘱指定的人为遗嘱的继承人,生前设立遗嘱的人称为遗嘱人。

遗嘱的法定形式有以下几种

1. 公证遗嘱

公证遗嘱,是指经过国家公证机关依法认可其真实性与合法性的书面遗嘱。公证遗嘱效力最高。

2. 自书遗嘱

自书遗嘱,是指由遗嘱人亲笔书写制作的遗嘱。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者手动搜索QQ群830367667,关注【2021年安徽军队文职1群】,招考咨询,获取备考资料。

热门推荐
2020年军队文职晒分查排名小程序 2020年军队文职面试专享宝典 教师资格证笔试打卡营 2020年军队文职考前冲刺体验课
公告预约
省份 *
姓名 *
电话 *
QQ
微信
备考平台
考前热搜
中公简介 | 中公荣誉 | 社会责任 | 媒体聚焦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加入我们
Copyright©199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全国统一报名专线:400-6300-999 网校报名:400-900-8885 图书订购:400-6509-705
京ICP备10218183号-83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763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3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