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学习动机主要理论
(一)强化理论
学习动机强化理论认为强化能够促进学习动机,因此在学习活动中,教育者要采用奖励(赞许、奖品、给予权利、高分等)与惩罚(训斥、剥夺权利、低分数)的办法督促学生学习。其代表人物是巴甫洛夫和斯金纳。
(二)人本主义理论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任何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在需要发生的基础上被激发出来的。这些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识和理解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将前四种需要定义为缺失需要,认为在学校中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在某种程度上与那些缺失需要未得到充分满足有很大关系。
(三)成就目标理论
成就目标理论是在德韦克能力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学习动机理论。德韦克认为人们对能力持有两种不同内隐观念:能力增长观和能力实体观。持能力增长观的个体倾向于确立掌握目标,他们希望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能力实体观的个体倾向于确立表现目标,他们希望在学习过程中证明或表现自己的能力。
(四)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中公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认在其动机理论中指出,人都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并把强化分为三种:一是直接强化,即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二是替代性强化,即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三是自我强化,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
班杜拉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欢迎关注中公安徽基层考试网
关注安徽文职考试微信,及时掌握考试资讯
回复关键词,免费领取网课及备考资料
更多资讯请查看 安徽军队文职考试网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者手动搜索QQ群819878990,关注【安徽军队文职考试交流群】,招考咨询,获取备考资料。
省份 | * |
---|---|
姓名 | * |
电话 | * |
微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