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军队文职 > 考试题库 > 模拟试题 >

军队文职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练习题45

2019-02-16 12:02:53 来源:中公安徽基层公职考试网

【参考答案】

1.【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或党性问题、根本问题为思维与存在或者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何为第一性,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二是有无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并通过自我否定,实现自己发展。所谓“扬弃”即抛弃、保留。在克服旧事物消极因素的基础上,保留某些有利于新事物的因素,故,既克服又保留。
 

3.【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认为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属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4.【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5.【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A项,郑人买履,指郑人犯了教条主义错误,造成了买不到鞋子的后果,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 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按图索骥,用来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不求事物本质;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不成,反把自己原有的长处失去了;对牛弹琴,比喻说话 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这四个成语均说明了一个哲学原理,即做事情要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B项,鲁侯养鸟,说明好的愿望必须符合事实,如果只有主观愿望而违背客观实际,好事便会变成坏事;张冠李戴,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良莠不 分,比喻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难以区分;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这四个成语均说明一个哲学原理,即从客观情况出发,实事求是。

C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比喻事情的中公,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比喻小事不注意会酿成大祸或造成严重的损失;水滴石穿,比 喻只要坚持不懈,细微之力也能做出很难办的事,也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中公;防微杜渐,指在错误或坏事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不让它发 展。这四个成语均说明一个哲学原理,即量变引起质变。

D项,入山问樵,入水问渔,指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不经历最艰苦的实践,就不能取得真知;凡事要好,须问 “三老”,体现的是经验来自实践的原理;百闻不如一见,表示亲眼看到的远比听人家说得更为确切可靠。第一个、第三个谚语,主要说明的是经验的重要性,第二 个、第四个谚语,主要强调的是实践的重要性,所以D项符合题意。
 

6.【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达尔文核心的进化论,认为一切生物都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因此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欢迎关注中公安徽基层考试网

关注安徽军人考试微信(ahjrks),及时掌握考试资讯
 

更多资讯请查看 安徽军队文职考试网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者手动搜索QQ群819878990,关注【安徽军队文职考试交流群】,招考咨询,获取备考资料。

热门推荐
2020年军队文职晒分查排名小程序 2020年军队文职面试专享宝典 教师资格证笔试打卡营 2020年军队文职考前冲刺体验课
公告预约
省份 *
姓名 *
电话 *
QQ
微信
备考平台
考前热搜
中公简介 | 中公荣誉 | 社会责任 | 媒体聚焦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加入我们
Copyright©199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全国统一报名专线:400-6300-999 网校报名:400-900-8885 图书订购:400-6509-705
京ICP备10218183号-83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763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3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