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提出了战争与诸因素的关系。
1. 战争与政治因素的关系
孙武重视政治因素在战争中的作用,能从政治的观点和高度来认识战争,而不陷于单纯军事观点。他提出,在决定战争胜负的诸因素当中,"道"是根本,"道"是第一位的,"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者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也就是说,国家大政要在使民从与国君的意愿相一致,上下同心同德,这样在战争中民众就可以为国君去死,而不怕危险。这里的"道"就是政治因素,指的是人心向背。如果能做到"上下同欲",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2. 战争与经济因素的关系
战争与经济关系密切,战争直接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孙武看到了经济决定战争的实力,他提出:"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即土地大小决定物产多少,决定士卒数量,决定实力对比,决定胜利的可能性。战争的实施是以充足的物质保障为基本条件的。孙武指出,出动十万军队作战,就需要"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加上粮秣、装备、器材等各种费用,将是"日费千金",没有强大的经济力量是根本不行的。战争对经济的依赖、消耗牵动千家万户、方方面面:"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保障,"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十去其六"。正因为孙武看到了经济与战争的关系,所以他提出,"兵贵胜,不贵久"。
3. 战争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战争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上进行的,无不受到天气和地形的制约。孙武非常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两种自然条件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将"天"、"地"和"道"、"将"、"法"等一起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因素。在13篇中,孙武还专设两篇《地形》和《九地》来论述自然地理条件及其利用,如:"地形者,兵之助也"、"知天知地,胜乃无穷"、"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故孙武提出:"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第三,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争境界。
第四,揭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战争规律。
第五,提出了很多具体的、灵活多变的作战原则。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者手动搜索QQ群819878990,关注【安徽军队文职考试交流群】,招考咨询,获取备考资料。
省份 | * |
---|---|
姓名 | * |
电话 | * |
微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