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一)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教育目的的本质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他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
(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前提。
(三)人们的教育理想;
(四)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1.人的全面发展: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2.旧式分共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3.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途径。
五、(西方国家)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
(一)个体本位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本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而不是为了某个社会集团或者阶级服务。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奇、康德、马斯洛、萨特。
(二)社会本位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社会的要求,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成员和公民,教育质量和效果可以可以用社会发展的各种指标来评价。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涂尔干、巴格莱。
六、我国的教育目的(考点)
★(一)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表述体现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也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途径)。
Ps: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义现建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义世界建接人。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者手动搜索QQ群819878990,关注【安徽军队文职考试交流群】,招考咨询,获取备考资料。
省份 | * |
---|---|
姓名 | * |
电话 | * |
微信 | |